今年以来,Dropbox、Evernote、Flipboard等诸多估值10亿美元的硅谷创业公司都相继遭遇了业务困境,美国短信应用Tango最近被迫裁员9%,关闭了电商业务TangoShop。这家创业公司去年上半年完成了2.8亿美元D轮融资,其中阿里巴巴投资2.15亿美元;Tango也因此加入了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。独角兽的生存危机也因此成为近来的一个热门话题。
独角兽概念来源于美国硅谷,就是估值达到10亿美金的互联网创业公司,“独角兽”是个炙手可热的时髦词儿,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相关的报道传出,某某公司融资1亿美金或2亿美金,迈入了独角兽公司阵营。然而,最近一段时间,独角兽公司的发展不容乐观。
硅谷独角兽公司现状
硅谷的“独角兽”们似乎正在步入这样的困境:如何向外界证明自己现在的价值。在投资者纷纷变得谨慎和苛刻时,这样的任务正变得更加艰巨。关于硅谷初创公司估值过高,存在泡沫的争论由来已久,但缺乏论据的观点总是站不住脚,直到近期,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,估值过高并非危言耸听。
由Twitter创始人杰克 • 多西(Jack Dorsey)所领导的电子支付公司Square,自创业以来,就受到硅谷投资大亨的支持,然而,六年之后当公司上市时,却出现了问题,2014年10月,也就是该公司上一次私募资金时,Square估值为60亿美元,如今预期中的每股价格比当初少了三分之一,同时,还有像Snapchat、Blue Bottle、Dropbox均被调低公司估值。硅谷的创业投资氛围正在变得扑朔迷离。
其实无论是Square上市之路的一波三折还是Snapchat等公司估值被调低,这些都在向外界释放出一个信号:硅谷初创公司前期估值过高的情况已经暴露的更加明显了,前期过高的估值正在逐渐回归理性,而投资者也更加谨慎,Square前营运长拉布瓦(Keith Rabois)就曾一语道出硅谷此刻的气氛:“创业科技公司猛打类固醇的时代已经结束。”
目前UBER的估值为500亿美元、airbnb 240亿美元、Snapchat 150亿美元,这些天文数字也令人生疑,其实,一家创业公司达到独角兽级别之后,能不能继续增长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在的市场空间,而对于目前陷入困境的独角兽公司来说,只有不断创新,为消费者带来颠覆性的产品或者拓展出全新的市场,才能突破自己的困境,在夹缝中取得生存。
中国独角兽公司现状
从2011年开始,中国国内陆续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,经过三四年的高速发展之后,用户规模普遍过亿,这些移动互联网公司多数还没有上市,但都至少经过了三轮以上融资,因此估值达到10亿美金以上就比较正常。比如今日头条、美丽说、蘑菇街等。甚至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早就超越了独角兽公司的概念,估值已达数十亿或者上百亿美元,比如合并之后的大众点评和美团、滴滴快的等,“新美大”的融资如果顺利,将有希望达到200亿美元的估值。
在目前全球的140多家“独角兽”公司中,中国市场拥有约20家,仅次于美国,其中也不乏巨头。美国硅谷和中国作为聚集“独角兽”最多的区域,背后有一些共同的原因,比如都有庞大的本土市场、浓厚的创业氛围、宽松的融资环境以及大量的科技人才等。但多数投资者认为,美国的投资机会在质量上比中国好很多,这种现象不免让中国的创业者悲观,但即使是美国,独角兽公司的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,踩在它们的尸体上,中国的独角兽及“潜在独角兽”能吸取很多教训。
能够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,这些公司的未来都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。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,独角兽也有倒下的一天。当资本泡沫破灭,风口的风力渐弱,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起飞,这些企业,必须尽快完成自己作为独角兽的预期和目标,否则,前途也不会是一直一帆风顺。